这样的问题,关羽哪里敢回答,虽然不甘心,但是为了江东而放弃刘禅的性命,特别是刘禅是自己主公的情况之下,和谋反之言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

“军师以为,刘封会否饶过少主的性命?”

显然,在一阵思虑过后,关羽也有些关心起了刘禅的性命,刘封的风格他是知道的,他心中所担忧的,就是刘封此时已经将刘禅杀害了,毕竟这样是最为稳妥的方式,换成他是刘封的话,他也是极有可能这样做的。

“我今日启程回到建业,将此事告知益德将军与关平将军,至于其余人等,暂且保密,不要声张,不然江东一乱,连和刘封讨价还价的资格都没有了。”

诸葛亮留下这样一番话后,便开始准备回到建业的行囊,他知道这样的事越少的人知道越好,但是单只他和关羽二人的话,就算做出什么决定也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将张飞和关平也包含进去的话,才可以几乎代表着江东的大部分军士的意愿。

诸葛亮知道,如果刘封真的将刘禅掳到了荆州,那么他是不会一直不声不响下去的,只要江东一段时间之内没有乱象,刘封也不可能直接挥军东进,强攻江东。而是会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此事,在这之前,诸葛亮要做的,就是和江东的主要将领们先统一好口径,他们到底是想要江东的统治,还是想要刘禅的性命。

由于刘禅失踪事发突然,加上诸葛亮和关羽对柴桑的控制十分严密,诸葛亮回到建业之时,还没有任何此类的消息在江东境内流传,这倒是让诸葛亮微微松了口气,这样的消息一旦出现,就会如同瘟疫一样流传开来,一旦涉及到了百姓,是绝对控制不住的。

张飞和关平得知此事后,一时间也都是沉默不语,的确,这个问题实在是太敏感了,就连张飞也并没有像他以往那样的冲动,因为他知道,一旦因为自己的冲动造成了刘禅的死亡,对于死去的刘备,他实在是无颜以对。

最终,张飞和关平决定率领着江东的精锐军士跟诸葛亮一道前往柴桑,到了柴桑之后,再行决定用何种计策行事,这件事,必须要由如今江东实际上的当家人诸葛亮,关羽和张飞三人共同坐下来商定,才算是没有疏漏。

直到诸葛亮等人又从建业回到了柴桑,刘封那边始终没有消息传来,这的确给了诸葛亮等人讨论的时间,但是他们没有感觉到的是,他们身上对于刘封的仇恨也是一点点的正在变淡,目标已经慢慢的转化成了如何让刘封将刘备唯一的儿子刘禅的性命保留下来。

在他们的讨论下,对于守住江东基业几乎已经是采取了放弃的态度,因为诸葛亮本就知道,如果刘封和曹植之中的一方在二人分出胜败之前先将目光对准了江东的话,江东就已经多半不能够保全了,如今显然刘封已经将目光对准的江东,而且采取的方式是如此极端,各方面来说,江东,算是保不住了。

五日,在诸葛亮等人的议论和等待中过去了,因为此事虽然是明摆着刘封所为,但是因为刘封并没有主动提出此事,所以诸葛亮等人也不好直接质问,那样万一刘封不承认此事,反而暴露了他们因为刘禅失踪而慌了的心态。

终于,在诸葛亮的耐心已经要被磨没了的时候,一个来自于荆州的使者将江东众人的目光尽皆吸引了过去。

这个使者,也并不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而是之前一直奉刘封之命在江夏郡中镇守的陆逊,陆逊对于江东十分熟悉,一叶小舟,又带了一个船夫,就到了柴桑,直接在诸葛亮的门外递上了拜帖。

不多时,陆逊便被诸葛亮请进了门,他所面对的,是一个个对其怒目而视的江东将领。

要说之前他们只是在心里认为是刘封将刘禅给掳走了,那么陆逊今日有恃无恐的走进柴桑则是相当于代表刘封承认了此事。

见到来人是陆逊,诸葛亮心中长叹一声。陆逊的这个出使人选,刘封选择的也是十分慎重的,陆逊之才,其实在刘封麾下的谋臣中也是能够排的上号的,他所欠缺的,只不过是在刘封麾下的时间罢了,或者说,差在并没有给刘封立下什么巨大的功勋,所以将这一次出使的重任交给陆逊,既能够让陆逊发挥出自己最大的潜能,又能利用陆逊对江东和荆州的熟知在和诸葛亮的讨价还价中不落下风,更为重要的,是陆逊投降刘封并没有多长时间,和刘封之间君臣深厚的感情还并没有建立起来,万一被诸葛亮控制了,其作用完全不能抵消刘禅在刘封手中对诸葛亮的牵制作用。

“伯言此来,有何见教?”在陆逊走进屋中之后,诸葛亮故意晾了他一段时间,这才缓缓的开口问道。

“无他,只是我家陛下遣我将一封书信送给孔明先生,孔明先生看过书信之后,不论有何不明之处,都可以相问。”

说罢,陆逊从自己的衣袖中拿出了一封书信,而后将其交给诸葛亮,站在旁边好整以暇的看着他,完全没有将那些江东将领臣子们杀人一样的目光放在眼里。

诸葛亮看着那封书信,越看就越是心惊,看到最后,自己的额头上已经是青筋暴起,几乎就要将那封书信撕碎。

关羽手疾眼快,见诸葛亮几乎不能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连忙上前劝告几句,并且将他手中的书信拿了过来想要尽快得知其中的内容,毕竟能够让诸葛亮在其他势力的使者面前如此失态的事情,到现在为止关羽还是没有见过的。

但看过书信之中,关羽面上也是显出了一丝怒容,这封书信让他万万没有想到,因为它并非和他之前所想的那样是刘封所写出的威胁江东的书信,而是由已经失踪数日的刘禅自己所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