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黄不接的现象,在工业社会的小民身上已经消失了。

因为工业革命之前,必先有农业革命,粮食产出的巨幅增长,工业品丰富,已经让小农感受不到何谓青黄不接了。

何谓青黄不接?稻子麦子最贵的时候,就是田里水稻绿了,地里麦子要结穗了,眼看差一俩月新麦子就要收割上市了,偏偏家里断粮了。

这个“青黄不接”之时,就是粮价最贵,囤积居奇的粮店,米店假捂盘惜售创造“真紧缺”“还会涨”的市场情绪,一边拉抬一边放的“出货期”,是最适合放高利贷的阶段。

眼看杨白劳家要饿死了,黄世仁就急人之所急,需人之所需,做笔好生意。

别说压房压地,压闺女都得借!

可青黄不接的现象,在现代已经从小农身上“消失”了。

现代社会,粮价似乎一年四季都是稳定的,一年年都是稳定的平稳上涨。

但那只是从小农经济下的小农身上消失了,青黄不接的时段性,在芝加哥商品期货交易所,在南北美订单农业下的农场主那里,依然明显。

现代的农场主,就是古代的小农,依然在经历着作物“收购价格”的波段性“青黄不接”。

简单来讲,就是5月大豆收割,收购价最低,一个巴西种植10公顷大豆的农民,亩产200公斤,5月收获大豆3000吨。

巴西五月大豆收购价格,一袋不到50雷亚尔,吨价只有260美元,3000吨总价78万美元。

到了七月,吨价就会上升到280美元,到了八月,北美大豆眼看要收割,这就是“青黄不接”之时,整个美洲大豆库存见底。

此时世界市场豆油与饲料需求一旦攀升,饲料商与加工商就要补购大豆,会造成大豆价格疾速攀升。

巴西大豆的每吨价格,或许就会一举突破300美元,350美元,400美元。

可巴西农场主能等到九月的吨价400美元么?

等不到的。

五月大豆收割了,小农惜售,想再等等,可二季玉米要开种了,大豆不卖,种玉米的钱哪来?飞机,播种机那都是吃油的,没钱开不动。

四五月收割的3000吨大豆堆哪里?

小农是没有仓储设施的,粮储不是一堆就完了的。要翻粮,要降温,要防霉防虫防鼠,小农无力建造粮储设施,等不到这个价格。

他若在现代锚粮,弄“中联储”,就可以通过为农场主免费提供粮储设施,免费储粮的形式,帮助小农等到这个价格。

为什么要建粮仓?因为要放积压粮呀,用来存“沉淀资金”。

李轩是农盲,但不代表他不会做期货大豆,还是场外市场。与扫服装尾单,断码尾货,拿到比厂价更低的纺织品再售一样。

积压的纺织品就叫“沉淀资金”,扫单就是在激活这笔“沉淀资金”,将其货币化,转化为“资本”。再销售的过程,就是为“积压的纺织品”寻求价值复位,资本获取利润的过程。

若是从银行贷款扫积压的纺织品,把积压的纺织品用来换积压的飞机,再把积压的飞机租赁给缺飞机的航空公司,用航空公司的租金偿还银行贷款本息,就叫资本回路,就叫牟其中。

美洲订单农业下,同样会积累出积压的“尾单”,同样可以做资本回路。

盖粮仓,就是为了用来“装贷款”,让积压的纺织品自己入库就是了,谁说贷款非要找银行的?谁说借钱要付利息的?

纽约广场协议,就是德国马克与日元的价值复位协议。就是扫单。由英美资本扫德日银行坏账,不良资产等“沉淀纺织品”,做成资本回路,一个原理。

很简单的原理,只不过多绕几下,大多能看懂扫服装尾单的人,就只会曰升值贬值了。

看似虚无的金融,资本的增值,实际就是通过把积压货“货币”化,转化为“资本”,为“货币”寻求价值复位,来实现的。

五月的巴西大豆就是“积压纺织品”,与小农门前挂的一堆玉米棒子一样,全是露天摆放,装都没地方装,盖粮仓就是为了“装”它的。

就在巴西滨海与内陆盖些粮仓,根据当地的实时收购价格,小农入库3000吨,就在小农的“中联储”户头,标个二级大豆3000吨,吨价24万雷亚尔。

期间买种二季玉米的农资,直接按大豆时价卖大豆库存,就可以了。

“中联储”的会员买农资便宜,团购价,直接在“中联储”的会员界面就能买。

到了9月,大豆吨价涨到400美元了,看看库存还有多少大豆,3000还剩1000吨?想卖,卖掉就可以了。

五月与九月大豆一吨差价120美元,小农1000吨不就多赚12万美元么?

巴西种10公顷地的就是小农中的小农了,美国农民每人还得种80公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