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王朝社会,土地私有制是其基础,如果想要彻底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只有推翻封建王朝,建立民主自由的社会国度才有办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舒鸿煊自然不会傻到以为能凭借自己的力量,能一举推翻封建王朝,实现民主自由的社会。

这种事情,做白日梦来得容易的多。

历史总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大夏王朝的官僚体系还承袭前朝,保留内阁,皇权主义还没有顶峰。

如果舒鸿煊想,他也可以做个神棍,预言数百年后内阁被取消,皇权的掌控力达到顶峰,所有的权力集中在一个人身上。

然而就算数百年后真的被言中,也与现今的舒鸿煊没有半点关系。

人要活在当下。

承德帝终于忍不住把屠刀伸向土地兼并,无非就是赋税问题,国库每年的赋税无增反减,这就触动了承德帝的利益。

堂堂一国之君,居然想要修建一个行宫都被朝臣阻止,理由是国库不足,让他怎能忍?

承德帝不想忍,所以他就不忍了,殿试策问就是他举起屠刀的第一刀。

如果能在学子中得到好的解决办法,那自然是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果不能,这个问题就要交由内阁去解决。

食君之禄,担君之忧,理所当然。

承德帝的意图,在场的内阁大臣们脑子稍稍一转就很清楚了,所以他们看向在场答题的学子们,眼里也充满着同情和怜悯。

如果真有能解决土地兼并这种问题的办法,那么必定是会触动上层阶级的利益,无论哪一个学子真的想出了解决的办法,真要被承德帝拿来用,这个学子就会成为众多高门大户的死敌。

无论他是不是得到承德帝的赏识,他都注定在仕途上走不远。

很可惜这是一场殿试策问,如果只是泛泛而谈,或者知其然不知所以然,作为最终决定三甲名次的人,承德帝一怒之下,很有可能今科一个也不取。

这种任性的事情,承德帝做起来真是没有半点心理负担。

只可怜了这群学子,能不能体察到君王的想法,有没有好的解决办法,就成为了他们能否鱼跃龙门的关键所在。

答得好,得到承德帝的赏识,然后就会背负几乎所有高门大户的怒火,答不上来,仕途之路截然而断。

在场的内阁大臣中,又有两人的目光充满着担忧,注视的方向赫然就是坐在正中第一排的舒鸿煊。

周景明和许德海都是内阁大臣之一,许德海同样也是周大儒的弟子,师门中行二,承德帝的殿试策问一出来,他们就双双把目光投注在小师弟身上。

两人心内都有些忧心,他们都知道小师弟平时多有奇思妙想,今次的策问难不倒他,怕就怕他会一言惊人。

舒鸿煊磨墨的速度不紧不慢,依然按照自己的习惯,磨墨的同时,也把自己的思路理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