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贴心地给了她留下一句话,让她安心回家,踏踏实实地等着福哥儿回来。

韩玉娘心里还有点乱,顺势起身向老夫人行礼告辞。

待她走后,黄老太太去了院中的祠堂,恭恭敬敬地磕头上香。

她这般虔诚认真,只因为黄富贵在京城的种种,着实不易。

其实,胡掌柜的信上,只不过才交代了事情的一半。更多的细节,都是送信的小厮,口述给她知道的。

黄富贵为了挣出这二十两,可是把自己给豁出去了。京城虽是寸土寸金的宝地,可想要找个挣钱的活计,可是比这里要难上百倍。

黄富贵什么都不会,什么人也都不认识。所以,他能找到的差事,就是在码头上做搬货的苦力工。

黄老太太简直不敢想象,自己的宝贝孙子,穿着一身粗布衣裳,扛着重重的麻袋去卸货的样子。

他从未吃过这样的苦头,平时在家中也从未干过重活。不过,他那满身的力气,却没有白长。

黄富贵在码头扛了三天的活,挣了些小钱。所以,为了早点凑齐二十两,他不得不另想办法。整整十五天,他几乎把京城里能找到杂事全给做了一遍。

杂活儿最累人,要凑齐二十两,岂不是要把人给累死。想到这里,黄老太太忍不住闭上眼睛,默默念了一句:“阿弥陀佛。”

这可怜见儿的,承蒙老天爷怜惜,菩萨保佑,福哥儿这孩子总算是有惊无险。

老太太虔诚焚香的时候,韩玉娘却是回到家里,安安稳稳地睡了一个好觉。

一觉醒来,韩玉娘最先看见的是,挂在床头的纸鸢。

她抱着被子,轻轻叹息。

这些天她的一颗心忽高忽低,实在是够折腾的。

韩玉娘深吸一口气,坐起身来,准备一天的活计。她已经好些天没给家里人做早饭了,不是不想做,而是怕做不好。

从小到大,她最擅长的事情就是做饭。可这几天来,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醉仙楼,她不知犯了多少错,错把白糖当咸盐,把油当成醋,都是些愚蠢的低级错误,简直比新手还不如。只是家里和厨房的人,谁也没有挑她的错处,也对她说过半个不是。

看见韩玉娘神清气爽地模样,韩家人的心里踏实了,醉仙楼后厨的师傅伙计们也都一个个放了心。

人心一旦静下来,做事情的时候,自然能沉得住气,不慌不忙,一切都刚刚好。

转眼又是一个多月过去了,黄家那边频频给韩玉娘传消息,告知她黄富贵一路上的行程。

之前因为黄富贵去京城的事,黄老太太和韩玉娘之间的关系闹得有点僵,不过经过这次风波之后,黄老太太待韩玉娘的态度,比过去亲近了许多,而且,隔三差五地就让人送些水果和礼物去黄家。

黄家每次送来的东西,最后多半都被学堂的孩子们给分了吃了。而韩玉娘会亲手准备些糕饼点心给老太太送去。

黄老太太不喜欢吃甜食,她喜欢咸口的点心,韩玉娘知道以后,便开始学着做酥饼。香葱酥饼,芝麻酥饼,还有牛肉酥饼。

做酥饼最讲究的就是发酵面团,面团要揉匀揉透,还要有里有外,最重要的是烤制的火候和油量。韩玉娘知道老太太因为礼佛,所以常常吃素,所以没有用荤油烤饼,而是用的花生油。灶台的火要事先调好,饼底要烤至金黄,才能翻身,而且,两面的火候要一样,否则就失了口感和美观。

韩玉娘把自己做好的酥饼用盒子装好了,亲自拿给老太太。

她不是故意想要讨她的喜欢,只觉得这好歹是一份心意,总比那些花钱买的东西强。

黄老太太平日里除了料理家事,就是诵经念佛,鲜少出去走动,所以胃口也不大好。

待看见韩玉娘亲手做的酥饼,老太太微微吃了一惊,脸上的表情虽然只是微微动了动,心情却是十分欢畅。

“这是你亲手做的?”

“是的。”韩玉娘低头微微红了脸,只把酥饼端到她的面前,请她品尝。

黄老太太放下手里的佛珠串子,然后净了净手,方才拿起一块尝了尝。

酥饼还是温的,吃起来香酥可口,咸淡正好。

黄老太太连连点头,直赞她的手艺上佳,当然她最欢喜的,还是她的一番心意。

经过上次福哥儿失踪的事,二人都放下了心中的种种不快,决定好好相处。

韩玉娘看到了黄老太太的不易,而老太太也看到了韩玉娘对福哥儿的在乎……

镇上的夜市,两个月才有一次,次次都是热闹非凡。

韩玉娘原本不是爱凑热闹的人,可弟弟妹妹喜欢去,她只好陪着他们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