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曹操已然是率军逃出了数里,虽与其已然是达成了协议,但刘封心知这表面功夫还是要做一做的,不然一旦让刘备与诸葛亮得知了刘封竟放任曹操离去,这事情便不美了。

本来刘封为与曹操谈判筹码之事十分犯愁,没有良好筹码在手以制约曹操,刘封便不敢肯定曹操能够按照自己之意愿行事,当前发觉曹植跟在曹操身后之时,这筹码之事,登时便有了着落。

果然,曹操在其自身安危与曹植之间选择了前者,既然曹操能舍出曹植,刘封便是将心一横,顺带将徐庶也要了过来,如此一来,刘封手中便又多了一得力干将,万事皆在刘封掌握之中,刘封此时心中亦是十分通透。

刘封与甘宁追逐着曹操一行人,缓缓向南郡方向奔逃而去,曹操不知是因曹植在刘封手中还是确是想要提升速度,将不少不能奔跑的残卒丢弃到队伍后方,那些人见刘封率众来袭,尽皆是举手投降,刘封亦是来者不拒,将那些残卒全部收归麾下,命一亲兵专门领一队人马收拾曹操降卒。

“丞相,那刘封率一众人马一直在身后追赶,不知乃是何意,我等已然将速度提升至极,若是刘封率众全力追捕,我等恐又会为其所获!既然南郡已然被刘备所占,我等何不直接抄小路前往襄阳?”张辽见刘封人马在后方已然是隐约可见,不禁心中有些担忧,向曹操报道。

“不必在意刘封人马,待到了江陵城下莫要进城,直奔襄阳方向即可,若是我等不到江陵直接便去了襄阳,则恐子建在刘封手中性命堪忧,文远不必惊慌,只管在后军之中观察刘封即可。”

曹操相信刘封已然有此一计,必然是因南郡为背着刘备拿下之地,想要借曹操之手将其化为功绩罢了,故此既然手中得了曹植,便不会再违背之前所言将曹操剿灭,且现如今曹操已然是到了开阔之地,刘封再想将其全歼,几无可能。

张辽心知曹操之前在刘封面前多半是与其达成了何种协议,这才任由刘封将曹植留下,当下也不再多言,只管在后军之中保证其行军速度。

两队人马一番追逐之下,趁着夜色便过了江陵,曹操等人在江陵城外略微停留了一番,这才改道向襄阳方向奔逃而去,刘封见此情形,心中这才长出了一口气,这出戏,曹操已然配合他做足了戏码,曹操逃往襄阳,刘封却并未停住追击,只是将曹植留在江陵城中,与甘宁依旧是跟在曹操身后紧追不舍。

夜色深沉之时,刘备在樊口帅帐之中灯火通明,皆因诸葛亮与赵云此时已然协助周瑜破了曹操水军,焚毁了曹操战船,功成归来,但刘备与诸葛亮皆知,目前尚且不是庆功之时,曹操退走,荆州争夺战便正式开始,能否夺得荆襄九郡之地,便要看接下来的几番谋划。

“按照军师之前信中所说,乌林,葫芦口与华容道三处已然尽设了伏兵,由云长,益德与子威三人分别设伏,云长先前已然归来,益德与子威尚在前方,以防周瑜暗中遣人前去接管荆州之地。”刘封此时正向诸葛亮诉说此番是如何排兵布阵。

“三位将军所获如何?”诸葛亮看罢地图,又见关羽在侧并无出言之意,便向刘备问道。

“云长将曹操大军截杀一阵,使得曹操与其不少部众皆是失了联系,而后那厮果然去了葫芦口,益德又领兵截杀一阵,若非是益德兵少,只怕曹操已然成了益德矛下亡魂!”显然,三人皆已经派了使者前来禀明战况。

“那子威将军如何,曹操若是到了那华容道,必然是缺兵少将,子威将军大有可为!”诸葛亮并未想到刘备能将那最后一处华容道交给刘封,但设伏华容道亦是其所设置一步险棋,若是猜错了曹操心性而导致曹操并未自华容道奔逃,这失败便要算在诸葛亮身上了。

听诸葛亮问起刘封,刘备眼中顿时是多了一些光彩,不由得笑道:“子威所遣军士刚刚来报,多亏军师此番设计准确,子威所获颇丰!那曹操果然是引了三四千残兵经过了那华容道,子威在路口设伏,与其激战一番,曹操若非是数个将领死命守护,恐已然被子威所获!”

“算至如此,子威将军依然未能擒获曹操,纵使斩得曹军数个将领,亦是算不得收获颇丰。”诸葛亮听得刘封并未擒获曹操,心中亦是有所不满,他这诸多算计,实则心中亦是抱有一丝将曹操击杀或是擒获之幻想,此时未能实现,面色便不甚好看。

“军师莫急,子威虽未能擒获曹操,但却另有数个收获,这等收获于我等而言亦是可解燃眉之急!”

“有何收获?”显然,诸葛亮对刘封这另有所获并不甚感兴趣,只是淡然问道。

“子威围攻曹操之时,趁其麾下将领全部竭力护佑曹操之时,将曹操之子曹植擒获,现曹植正在子威手中,此乃其一;子威率军追逐曹操出了那华容道时,一路紧追不舍,直至曹操到了江陵城下,子威见江陵城中守卫不多,且几乎并未设防,便兵分两路,一面围堵曹操,一面将江陵城趁乱攻破,将曹**往襄阳而去,此乃其二;在追击之时,子威见元直在曹操阵中,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竟让元直在阵前回心转意,叛离了曹操,重回吾之账下,此乃其三。军师以为如此收获,比之击杀曹操如何?”

“子威将军果真是擒获了曹植?并未认错?”诸葛亮一听刘封擒下了曹植,眼中顿时是冒出精光,曹植乃是曹操最为倚重之子,此子才华横溢,少有才名,曹操有心将这江山交于曹植之手,这才每每亲征都将其待在身侧,而非是现存之长子曹丕,如今刘封擒获了曹植,便是抓住了曹操软肋,诸葛亮又怎能不喜?